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

Teary


繼《巾幗》《義海》之後,好少這樣看港劇眼淚流足一整集。

臉書上勁多讚,不少人節錄了是日的兩大金句:「只要捱過今晚,明晚便少一點辛苦,後晚會更好一點」、「並非每個人早上出門都能確保自己晚上安全到家,你知不知道那些回不了家的人是帶著多少遺憾離開這個世界」。

Exactly一樣的對白,十四年前《妙手仁心》裡有出現過,也是老生常談,但今日再聽,卻又更入心。

說到尾,或許這效應反映的也是普遍人的陃習 — 不見棺材不流眼淚;不經歷過/不是面臨生離別的話,大祗永遠學不懂開盡100% turbo去珍惜。最可惡的是,即使早早已明白且實踐,還是從來沒人會覺得珍惜得足夠。失去的悲痛總會放得很大,Loss aversion,然後便只能一切交給時間,讓它一秒鐘一秒鐘的流走,在刺痛身上每一個裡細胞官感滴達滴達的聲音中面對現實,過了今晚,明晚會好一點,後晚會再好一點... 再淚流,只為念掛。

結局週,看得出來很倉卒,bing-ling-bang-lang的進入高潮,不理三七廿一的拉扯紅線,如果預拍三十集,應該會更有味道。不過換個角度看,稍嫌落不夠鹽也總好過拖劇情吧。



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

Lazy Times


一直以來很認同弟弟所說,早已分不清是香港電視台寵縱觀眾還是觀眾寵縱香港電視台。

猶記得有一次打電話回家給媽媽,她竟然因為在MyTV看《法證3》一場女主角差一點點就會墮樓的戲份而「好緊張」得要我們先別作聲。

弟弟清楚我是會為看祥哥而去看劇集的人,忍不住問我看法。

「男女主角也是我欣賞的演技派,但...」
「不好看?」
「我捱不下去就對了。」
「連你這麼雜食都說糟,那媽媽怎麼...」
「最斃是,我看這一場時,只覺得好笑得不可思議。」


看《On Call》是為馬明,也為了事隔十年後才再度合演情侶的馬明阿怡。

是不是很好看,這難說,畢竟十多年前的《妙手仁心》已替香港醫療劇種定下了什麼為之高水準的台階,再看日本《救命病棟系列》還有弟弟的偶像《House》,超越的可能性幾近零。

但至少,我不覺得過程中被受感動而淌下的淚水有白流之悔。

天才與白痴,不到死不知;醫者與病人,使命與信任,惠利與得益,關係大祗也是如此。

向所有為活著而努力呼吸的人致敬。


P.s. 繼續靜候下一齣有力的HK-made Sit-Com!最近被弟弟拉著陪看《How I met your mother》、《Two and a half men》跟《Big Bang Theory》,Punchline是很聰明,但我始終習慣不了美式笑話,總覺得很冏!還是鍾愛《同事》、《畢打》、《誰家》溫馨有愛的港式爛gag。


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

First of March


笠水笠足幾個月的presentation終於搞掂,沒發生什麼狀況外,感覺如獲大赦。

想家的時候,總覺得這學年過得很慢,但一說到要趕deadline,真的會嫌不夠時間。

現在,正式過了一半。

儘管還是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這專科碩士的材料,功課不見得做得有多出眾,也不像其他同學般有相關的經驗。

但沒想到截止這刻為止,開心過UG三年,整個人很清醒,前路也很清晰。

真的希望,六個月之後,可以成功跟這班戰友一起拿到這張MSc Forensic Psychology的畢業證書。

多謝他們今天每一張鼓勵和肯定的笑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