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

Teary


繼《巾幗》《義海》之後,好少這樣看港劇眼淚流足一整集。

臉書上勁多讚,不少人節錄了是日的兩大金句:「只要捱過今晚,明晚便少一點辛苦,後晚會更好一點」、「並非每個人早上出門都能確保自己晚上安全到家,你知不知道那些回不了家的人是帶著多少遺憾離開這個世界」。

Exactly一樣的對白,十四年前《妙手仁心》裡有出現過,也是老生常談,但今日再聽,卻又更入心。

說到尾,或許這效應反映的也是普遍人的陃習 — 不見棺材不流眼淚;不經歷過/不是面臨生離別的話,大祗永遠學不懂開盡100% turbo去珍惜。最可惡的是,即使早早已明白且實踐,還是從來沒人會覺得珍惜得足夠。失去的悲痛總會放得很大,Loss aversion,然後便只能一切交給時間,讓它一秒鐘一秒鐘的流走,在刺痛身上每一個裡細胞官感滴達滴達的聲音中面對現實,過了今晚,明晚會好一點,後晚會再好一點... 再淚流,只為念掛。

結局週,看得出來很倉卒,bing-ling-bang-lang的進入高潮,不理三七廿一的拉扯紅線,如果預拍三十集,應該會更有味道。不過換個角度看,稍嫌落不夠鹽也總好過拖劇情吧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